e品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e品小说网 > 从上海滩大亨到港岛豪门 > 第533章 暗购九龙仓

第533章 暗购九龙仓

1977年。

年初,关于‘地铁站上盖’的消息进一步明朗,地铁公司将于 1月 14日开始招标,地段是邮政总局原址。

原址拆卸后,兴建车站上盖物业,即‘中环站盖物业’。

地铁工程,是香港开埠以来最浩大的公共工程。

整个工程计划 8年完成,需耗资约205亿港元。。

资金来源,主要是由港府提供担保获得银行的各类长期贷款;地铁公司通过证券市场售股集资;地铁公司与地产公司联合发展车站上盖物业的利润充股。

中环站和金钟站,是地铁最重要、客流量最大的车站。中环站是地铁首段的终点,位于全港最繁华的银行区;金钟站是穿过海底隧道的首站,又是港岛东支线的中转站,附近有香港政府合署、最高法院、海军总部、警察总部、红十字总会、文物馆等着名建筑,与中环银行区近在咫尺。

有人说,中环、金钟两站,就象鸡的两只大腿,其上盖将可建成地铁全线盈利最丰厚的物业。地产商莫不“垂涎欲滴”。

长实集团。

陈光良坐在董事局主席的办公室,正在会议桌和儿子陈文杰进行沟通。

“要想中标,就要明白地铁公司的意图,并要放下身段去获得认可!”

父亲的第一句话,就让陈文杰有些不适应。

他思考一下说道:“地铁公司此时应该是最缺现金,如果我们想中标,无非就是拥有这个优势。。”

别看长实集团一年盈利近三亿港币,现金流并不多;但其实,现金流都已经拿去投资海外的项目了。

而且,长实集团的负债很低!

陈光良说道:“有现金流还不够!”

陈文杰继续说道:“去年下半年传出地铁站上盖的招标消息后,我们也刺探过地铁公司的意图。认为地铁公司的想法是回笼现金,去偿还港府和银行的贷款。所以,只是这样一来,中环站和金钟站的站上盖发展,如果按照地铁公司的意图,当然是分层销售。不过对于我们来说,特别是文恺和我沟通过,长江工业集团希望投资商厦,所以我们是希望将物业买下来。”。这一世,由于香港整体经济水平提高,故物业也有10出头的上涨。

算下来,这两幢大厦能值18亿。

“很简单,和地铁公司的投标书里,自然是分层销售,快速回笼资金。但等到1978年地产高峰时,也就是可以‘售楼花’的时候,长江工业和长实集团再以市场价,整幢买下来。地铁公司自然不会不同意,毕竟整层卖出,整幢卖出,价格是一样的。”

陈文杰眼前一亮,随即说道:“对,这样一来,我们便达到了地铁公司的想法。那么,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击败竞争对手,特别是置地公司。”

陈光良当即说道:“置地公司肯定会在标书里,注明‘收租’为目的,所以他们实际上已经输了。反而,我们要担心实力不足的华资们,他们没有实力留下来‘收租’,反而更会选择‘分层销售’。”

陈文杰不由得佩服父亲的经验老道,想想置地还真不可能‘分层出售’,这是他们的传统。哪怕是长实,实际上也不会考虑‘分层出售’,只是长江工业集团添加进来,才是想到‘整幢买入’。

“父亲说的是!按照正常规律,地铁公司出地皮,我们出建筑费和其它费用,双方五五分成。既然这一次我们的目的,是让长江工业集团买下物业,那我们长实只需要重视声誉,利润可以让步,将分成比例改成地铁公司51,我们49。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将为地铁公司支付‘地皮费’,让其减少利息的开支。这样,应该是稳中标了!”

陈光良满意的点点头,说道:“你想的不错!分红我们吃亏一点,再加之先支付地铁公司2亿出头的中环地铁站改的地皮估值,让其可以拿去偿还贷款,他们自然高兴的很。而且你还要在标书说明,此次的合作,我们保证地铁公司绝对的获利,以安其心。”

“好的”

投标都是一样,价格太高,可能成为人家的笑话;价格太低,则可能失去机会。

港岛中区,是置地的“老巢”。遮打参与中区填海,获得港府成片优惠地皮。置地在中区,拥有 10座左右商业大厦。告罗士打大厦位于未来的中环地铁车站一翼,中环车站又恰好落在遮打道上,遮打道的南侧,则是遮打花园广场。

就凭这些物业和街道的名称及主人,就可知置地在中区的地位。

当然,置地在二战后,也遭受到陈氏家族的狙击。

首先是‘长江广场’率先成为中区的高档购物中心,而置地前世在这一局域的物业,如今则被分割在街道的两边,没有机会并楼成功(主要连卡佛大厦在长实集团旗下,建成了长江广场)。

其次是‘中环地王’即前世的‘康乐大厦/怡和大厦’地皮,被长实集团以3亿港币拍下,建成了如今的香格里拉酒店。

如今陈氏家族在中环,也是拥有香格里拉酒店、香格大厦(香格里拉酒店旧址)、保利大厦、长江广场、连卡佛大厦、环球集团中心、环球贸易中心、平安银行大厦、希尔顿酒店,总计九幢大厦物业。。

所以此次的地铁公司的中环站和金钟站,参加竞投的将会有置地、太古、金门等英资大地产商、建筑商,华资地产建筑公司实力则包括长实、新鸿基、新世界发展、恒基等。

整体而言,两方势均力敌。

但实际上,媒体们聚焦在‘长实集团’和‘置地公司’的身上。

维港地产。

李家成坐在办公室里,看着报纸上的新闻,脸上露出可惜的表情。

维港的实力,还是太弱了,目前顶多算是一家‘中等华资地产公司’。虽然在外界看来,长实集团最几年的发展很不错,1975年、1976年的利润突破了1200、1500万港币,发展可谓非常快。

但这点利润,不说和长实集团相比,就是和新鸿基(8500万、9500万)、新世界发展(5000万、5500万)、恒隆(3500万、4500万)、合和地产(3000万、3800万)相比也差的远。

只能与永泰(1100万、1480万)差不多,但永泰只是李兆基的地产公司之一(上市),李兆基另外有恒基未上市,才是其主要地产实力。

另外华懋虽然没有上市,但盈利水平和新世界发展差不多;还有大昌地产和信和地产,盈利也在两三千万的样子。

至于严祖和的和盛地产,虽然1976年只有1000万的盈利,但其在1977年将迎来爆发年。

“可惜,加之去年1500万的盈利,维港也就2000万港币的现金流。另外有两家银行的贷款承诺,也不过差不多5000万的资金,根本没有资格参加这次的地铁站上盖发展权。”

“既然如此,倒不如将这些资金投入到发展地盘上,这一波倒是能扩大不少。”

维港地产在1972年上市时,不过集资1000万港币,是当时的恒隆、新鸿基的十分之一;而如今,维港地产却可以年盈利1500万,是新鸿基的六分之一,是恒隆的三分之一,整体而言,算得上发展迅速。

另外一边。

陈文杰在办公室里,接见了自己的舅舅严祖和。

在1975年,两家各出2000万然后合资,购入了大量的工业地皮和地盘;如今到了1977年,香港工业厂房须求旺盛,价格涨幅很高,显然已经获利不菲。

“舅舅,今年(1977)我们要将旗下的工业大厦,以分层的方式售出。这样,我们赚的钱,才能第一时间去购入其它地盘。”

严祖和有些兴奋的说道:“今年差不多可以销售4亿吧,每家预计可获利六七千万。你说的很有道理,这部分回笼,我们又可以投入到新的地产项目中。对了文杰,我想投资尖东的商业地皮,你觉得如何?”

陈文杰问道:“你想投资商业大厦,还是修建酒店?”

“酒店”严祖和隐隐约约有些激动,因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

遥想当初,在1967年时,他的地产本金还只有500万港币。而如今,他已经敢投资数亿的项目。而一家四五星级的酒店,已经是相当于一家中型上市企业了。

陈文杰知道,舅舅这一次有些迈步较大,所以难免有些忐忑。

“我们长实会继续拍卖尖东临海的地皮,打算做长期投资!”

严祖和眼前一亮,这不就是说明尖东前景很不错嘛。

“恩”

这已经够了!

待送严祖和离开后,陈文杰坐在办公室里,陷入思考。

实际上如果他是舅舅,那么肯定是今年将‘工业大厦’分层销售的回笼,迅速去投入发展地产中;毕竟属于中型地产企业,货如轮转才是硬道理。

不过他不可能一直替舅舅做决定,舅舅既然有自己的主见,而且这个主见也没有太大的问题,他自然不会多嘴。

而且在另外一方面,和盛地产也要四五个发展地盘,属于收租+发展一同发展。

环球集团中心。

这座40年的建筑物已经比较成就,八十年代是一定要进行重建。

陈光良在办公室里,召集了陈文铭、陈光聪、陈文博三人,进行了秘密会议。

“我决定收购九龙仓集团,将环球集团的‘减船上岸行动’打响!”

陈文铭、陈文博立刻露出兴奋的表情,这是一颗重要的棋局布局啊!。

这还不止,在1974年投入8000万美金进入日本证券市场,又投入2亿美金进入日本和美国的地产市场。。

就算如此,现在环球集团的账户上,也躺着近五亿美金的现金流,而且证券也有近两亿。

可以说,环球集团的资金,急需出路。

陈文铭马上说道:“父亲,我已经打听到,置地持有九龙仓的股权,不及20。而且九龙仓集团因为修建海港城,发行了不少的可换股债券,今年又会到一批,届时置地持股还会被稀释。”

九龙仓集团的发展非常保守,资金是利用‘发行可换股债券’等保守的方式,而物业更是只租不售,而海港城总投资高达20亿港币(十年出头的计划)。

商业地产本身就是回本慢,如此九龙仓只会被逐渐拖累。

如果陈光良是九龙仓的主席,必然是在‘租与售’里达成一个平衡,每年投资一定的发展地产项目,获得源源不断的盈利,再逐步投入到商业地产中。

陈光良点点头,说道:“此次收购,我们先花费半年时间,从市场收购20的股权。至于接下来的行动,则在观察观察!”

此时,环球集团还不持有九龙仓的股票。

陈光良说的观察观察,可不是因为资金的问题,而是他打算‘先礼后兵’,同时在政z上获得有利的机会。

“好”

随后,大家讨论了环球集团的‘减船行动’,这个还需要两年时间,大概是从1978年底开始减持,持续3~5年的时间。

“对了,美国曼哈顿的物业投资,也不能松懈!”

收购九龙仓,最多也就是花费五六亿美金,所以环球集团还有大量的现金流。

而如今的美国曼哈顿,写字楼依旧算是在低谷,预计要80年代才会真正的上涨,也就是里根上台,结束美国的通货膨胀。

陈文铭说道:“二哥已经物色到两幢写字楼,邀请我们去谈。”

二哥,自然就是二房老大陈文锦。

“恩,争取今年投资完成曼哈顿的写字楼”

“是,父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