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品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e品小说网 > 穿梭两界:我到1950建机械厂 > 第73章 知识传播者

第73章 知识传播者

数日后,萍乡钢铁厂总工程师高凌云,从萍乡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前进机械修理厂”。

他是一位约莫三十五、六岁的中年人,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梳着整齐的分头,一身蓝色的中山装虽然旧了些,但熨烫得十分平整,透着一股典型的知识分子气质。

他毕业于唐山工学院矿冶系,曾在华中钢铁公司工作多年,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是省工业厅为萍钢建设特意挖来的技术人才。

而作为一个钢铁侠,对于国家现在缺乏钢铁的局面,他是非常心急的。

现在国家百废待兴,四处都缺钢铁,他也希望发挥自己的专长,出一份力。

在接手萍乡钢铁厂后,他跟吴锡章一起认真考察了萍乡钢铁厂的现状。

此刻他眉宇间却带着深深的焦虑和一丝困惑。

萍钢那几座老旧小高炉的“痼疾”比他预想的还要棘手,常规的修补调试似乎已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如果要满足年产万吨的生产量,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快屏弃旧炉添置新高炉。

他对前进厂设计的锅驼鼓风机方案既抱有一线希望,又心存疑虑—一一个机械修理厂,真能这么快速地解决冶金领域的专业难题吗?

陈晓克在简陋的办公室接待了他。

两人没有过多寒喧,直接铺开了鼓风机和破碎机的设计草图。

高凌云仔细审阅着图纸,眼神从最初的审视,逐渐变为惊讶,最终流露出由衷的赞赏。

这种鼓风机虽然赶不上进口的大风量鼓风机,但胜在可以快速生产,保证一定的风量。

要知道国内现在还不能生产大风量的风机,想要用只能进口,而一进口这时间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到位了。

前进厂可以生产,就能保证钢铁厂有风机可以用。

“陈经理,这图纸——真是你们几天内画出来的?”他推了推眼镜,难以置信地说,“结构非常合理!完全抓住了小高炉鼓风的要害—一要风量,更要风压和稳定!用锅驼机驱动,皮带传动,铸铁叶轮——因陋就简,却又科学务实!太好了!这方案完全可行!”

“当然,主要是这样的风机制造简单。”

高凌云点点头,同意陈晓克的观点。

初步的技术信任创建后,两人的话题渐渐很自然地从小高炉的“心脏”延伸到了高炉本身。

高凌云忍不住吐起了苦水:“陈经理,不瞒你说,就算有了可靠的鼓风机,我心里还是没底。厂里那几座13立方米的小高炉,炉型老旧,热风炉效率极低,炉顶布料也不均匀,炉缸活性还差——就算送进去足够的风,我担心也炼不出好铁,我查看之前他们炼制的生铁,硫磷含量太高,都是废铁不能用,更别说达到省里要求的万吨指标了。”

面对高凌云的吐槽,陈晓克静静地听着,这些术语和问题,已经与他脑海中那本“钢铁小说”里介绍的情况吻合在一起。

这也让陈晓克有些知识以及后世总结的无数小高炉技改经验重合了起来。

他给高凌云的茶杯续上水,沉吟片刻,缓缓开口,“高总工,您说的这些,都是小高炉的通病。我自己的琢磨,有点不成熟的想法,您听听看对不对?”

高凌云立刻坐直了身体:“陈经理请讲!”

“首先,是热风炉。”陈晓克用手指蘸了点水,在桌上画了个简易的格子砖示意图。“现有的热风炉,格子砖孔道可能设计得太小太密,容易堵塞,阻力大,风温自然上不去。能不能试着扩大孔径,优化排列,减少阻力,增加换热面积?哪怕风温只能提高50到80摄氏度,对高炉的冶炼效率也是巨大的提升。”

高凌云眼睛猛地一亮!这个问题他模糊地意识到,却从未想得如此具体!扩大孔径——优化排列——这思路清淅直接!

陈晓克继续道:“其次是装料。小高炉人工上料或简单的机械上料,很容易造成布料不均,边缘或中心料多,导致煤气气流分布失常,炉况不稳。能不能设计一个简易的旋转布料器?或者哪怕是一个可移动的漏嘴,让料能更均匀地撒进去?”

陈晓克说着想起一点,“给高炉上料可不可以更细致一些,就是把煤、铁石灰、云母等都仔细筛选一遍。”

“第三,是炉缸活性。除了足够的风压,风口的角度和深度是不是可以优化?让风能吹到炉子中心,搅活死料柱”?还有,渣铁口的维护操作规程能不能细化?确保出净渣铁,保证炉缸活跃——”

陈晓克记得那本书上说要吃细料,更要精细操作,特别是加强生产管理,不能因为是土高炉就对管理松懈,这样才能把土高炉的生产发挥出来。

陈晓克一条条娓娓道来,说的都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尖端科技,却每一点都精准地戳在了小高炉操作最内核、最常见的痛点上,提出的解决方案也都是在现有条件下稍加改进就能实现的!

高凌云听得目定口呆,手中的茶杯忘了放下,内心掀起了惊涛骇浪。

他原本以为陈晓克只是个出色的机械工程师,万万没想到,对方对高炉冶炼的工艺理解竟如此深刻、老辣!许多观点,甚至超越了他这个科班出身的专业人士,直指问题的本质!这已经不是“不成熟的想法”了,这简直是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小高炉系统优化方案!

“陈——陈经理!”高凌云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您——您这些见解,真是——真是让我茅塞顿开!您是从哪里——?”

陈晓克谦虚地笑了笑:“高总工,我只是平时喜欢看些杂书,瞎琢磨。纸上谈兵,班门弄斧了。具体行不行,还得您这样的专家到现场去实践验证。”

陈晓克赶紧推脱,他就能够提出一些建议,并不能真正的指导人家干活,充其量就只算是一个传声筒。

“这绝不是纸上谈兵!”高凌云猛地站起身,紧紧握住陈晓克的手,“您这是给我们萍钢指明了一条技术改造的明路啊!子,先改操作、改热风、

改布料!对!就是这样!用最小的投入,最快的速度,先把现有高炉的潜力挖尽,炼出合格的生铁,完成省里的任务!同时锻炼队伍,积累资金和经验,再图发展!”

这时他心中的迷茫和焦虑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清淅、务实、可执行的技术发展路线图。

立即采用“前进厂”的鼓风机和破碎机,解决内核动力和原料问题。

同步对现有高炉进行“小快灵”技改:优化热风炉、改进布料方式、规范操作。

目标是先让现有高炉稳产、达产,争取年产达到三至五千吨。

在此基础上,再向省里申请建设那座计划中的、更现代化的40立方迈克尔炉,最终实现万吨目标!

“咱们国家现在太缺乏钢铁了,更缺乏结合我们实际用来生产生铁的小高炉,高工如果能够把这套生产模式探索出来,总结经验,未来还可以大力推广出去。”

高凌云听了也是重重地点了一下头,陈经理说的这话太对了。

这一点也启发了他。

虽然国家有意要建设更大的钢铁厂,但是那样的钢铁厂耗费的时间太长,同时国内各地情况不同,铁矿储量也大小不一,这种小高炉有更大的适应性。

也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陈经理!太感谢您了!我这就回萍乡!按您这个思路,立刻组织技术力量进行攻关!”高凌云迫不及待地想要返回工厂,大干一场。

陈晓克送他到门口,郑重地说:“高总工,放心,前进厂”就是萍钢的装备部”!鼓风机和破碎机,我们保证按时、保质保量交货!后续有什么设备难题,我们随时支持!”

望着高凌云匆匆离去、却充满干劲的背影,陈晓克欣慰地笑了。

他知道,他播下的不仅仅是几台设备的订单,更是一颗科学炼铁、技术革新的种子。

这颗种子在一位优秀的工程师心中生根发芽,必将极大地增加萍乡钢铁厂成功的概率,进而为江西乃至全国更多的小钢铁厂,闯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之路。

技术的价值,在此刻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而且从这一点,陈晓克发现他不能拘泥于现在的机械加工范围内,应该把思路放的更广,可以把更多的知识传授给特定的一些人群,让他们把更多的知识传播出去。

实际上许多知识就是这个年代的人逐步总结发展起来的,陈晓克现在要做的就是加速这个过程,或者让这些知识传播的更广更快。

产生更大的社会效应。

跟高工定下风机和破碎机的规格,接下来就是生产的问题。

刘师傅的机加工车间开始加工皮带轮、主轴和各类轴套。

邹师傅的铸造车间派人连夜赶制铸模,炉火通红,并通过民生厂,开始浇铸灰铸铁的风机叶轮、机壳和白口铁的腭板。

魏师傅开始准备静平衡架和装配工具。

而nc市内的许多任务厂,也都开始各种各样的工具,装上火车,运往萍乡和新馀的铁矿山。

陈晓克的意见通过高凌云和吴锡章向省工业厅转达过去。

省厅对于这种尽可能利用旧高炉,尽快生产的思路大加赞赏。

认为这样才能尽快地把生铁生产提升,同时再新建更大的高炉也是正确的选择。

——

由于jx省总体经济恢复超出预期,省委决定加大力度扩大钢铁的生产,使jx

省尽早摆脱对生铁的依赖。

一场钢铁会战在jx开始悄然地拉开帷幕。

这比历史上早了4年。

7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