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训营的早会在清晨七点准时开始,三十多个队员站成西排,目光齐刷刷地盯着前方的战术板。王建军教练手里拿着激光笔,红色的光点在板上的线路图上移动,声音沉稳有力:“根据全国青少年选拔赛的参赛名单分析,本次对手中有七成是快攻型选手,其中河北队的赵磊、广东队的林高都是近台快攻的好手。所以,接下来两周,我们的核心训练内容——近台快攻。”
话音刚落,队伍里就响起了细碎的议论声。站在后排的许昕皱着眉,忍不住开口:“王教练,近台快攻太冒险了吧?要是对手发长球逼退台,我们的快攻优势不就没了?而且近台摆短要求太高,稍微控制不好就给对手抢攻机会。”
许昕的话道出了不少人的心声。近台快攻素有“双刃剑”之称,它以“快、准、狠”为核心,要求运动员在距离球台一米内完成摆短、抢攻、还原等一系列动作,反应速度和步法衔接稍有差池,就会陷入被动。屈正阳也暗自捏了把汗——他的反手衔接本就不算顶尖,近台快攻对反手的要求更是严苛。
“问得好。”王教练没有回避,反而赞许地点点头,“所以我们这次练的不是盲目快攻,而是‘控防结合’的近台战术。摆短要控住落点,抢攻要找准时机,退台要衔接流畅。”他走到球台边,拿起球拍示范,“你们看,摆短后手腕要立刻复位,眼睛紧盯对手球拍,预判到长球就立刻交叉步退台,绝对不能犹豫。
说着,他示意马龙配合演示。马龙发球短球,王教练前摆短,紧接着马龙突然变成长球,王教练脚下交叉步一退,正手攻球瞬间出手,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不过两秒时间。“看到了吗?关键在‘衔接’,摆短、退台、攻球要像一串珠子,不能断。”
演示结束后,队员们被分成两组,一组练摆短衔接,一组练近台抢攻。屈正阳被分到了摆短组,和他搭档的是江苏队的周雨。周雨的摆短技术在集训营里数一数二,刚一上手,就给屈正阳来了个下马威——短球贴网而过,几乎没有弹跳高度,屈正阳上前衔接时,球拍刚碰到球就下网了。
“你摆短太用力了,要像抚摸羽毛一样轻。”周雨捡起球,示范道,“手腕放松,接触球的瞬间轻轻一蹭,让球自然落台。”屈正阳跟着试了几次,可要么用力过猛球下网,要么力度不够球过高,周雨见状,干脆站到他身边,手把手调整他的手腕角度:“对,手腕再压一点,蹭球的侧面,这样能控制旋转。”
在周雨的指导下,屈正阳的摆短渐渐有了起色,可衔接速度还是慢。好几次摆短后,对手的回球己经过来了,他的球拍还没复位,只能仓促回防。“别急,先慢下来找节奏。”樊振东走过来,帮他调整站位,“脚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微弯,重心压在脚尖上,这样移动更快。
上午的训练结束时,屈正阳的手腕己经酸得抬不起来。午饭时,他坐在许昕旁边,看着对面张继科狼吞虎咽的样子,忍不住问:“继科哥,你近台快攻打这么好,有什么秘诀吗?”
张继科抬起头,嘴里还塞着米饭,含糊不清地说:“哪有什么秘诀,就是练。我以前每天练摆短两万次,手腕肿得拿不起筷子,练多了自然就有感觉了。”他放下筷子,补充道,“近台快攻拼的不是天赋,是肌肉记忆,你只要每天重复练,比别人多练一倍,肯定能成。”
张继科的话像一剂强心针,让屈正阳瞬间有了动力。下午的对抗训练,他主动申请和张继科一组。刚一开局,他就感受到了“暴力快攻”的威力——张继科的发球又快又转,摆短后立刻抢攻,正手力量大得几乎要击穿球台,屈正阳根本来不及反应,第一局就以3-11惨败。
“你太保守了!”张继科擦着汗,语气带着点不耐烦,“近台就得主动,别等着对手给你机会,摆短后只要球稍微高一点,就立刻抢攻,犹豫就会败北。”
屈正阳喘着气点头,第二局调整战术,试着主动抢攻。可刚一发力,就因为还原不及时被张继科打了回头球。“你的还原太慢了!”王教练在场边大喊,“摆短后小碎步要跟上,不能站在原地不动!”
接下来的两局,屈正阳刻意加快了还原速度,摆短后立刻用小碎步调整站位,虽然还是输了,但比分追到了8-11。训练结束后,他没有立刻离开,而是留下来对着发球机练摆短抢攻,首到场馆的灯光亮起,王建军教练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别练了,手腕都红了,再练该受伤了。”
屈正阳这才发现,手腕己经肿了一圈,轻轻一碰就疼。“跟我来医务室。”王建军带着他走到场馆角落的医务室,队医给手腕敷上冰袋,叮嘱道,“最近别练高强度对抗了,最多练点徒手动作,不然容易引发肌腱炎。”
“那训练怎么办?”屈正阳急了,距离全国赛只有两周了,现在停训可不是小事。
“给你留了作业。”王建军从包里拿出一个平板电脑,里面存满了近台快攻的经典赛事录像,“这是庄则栋、刘国梁的比赛集锦,你晚上回去逐帧看,重点看他们的摆短节奏和抢攻时机,明天给我交一份分析报告。”
回到宿舍,屈正阳敷着冰袋,点开了录像。庄则栋的近台快攻以“快”著称,摆短衔接快如闪电;刘国梁则更擅长“巧”,摆短落点刁钻,总能找到对手的空档。。”
不知不觉就到了深夜,冰袋换了三次,手腕的疼痛感终于减轻了。他拿出王建军给的分析报告模板,开始写自己的感悟:“近台快攻的核心在于‘控’与‘抢’的平衡,控住落点才能创造抢攻机会,抢攻果断才能转化得分”
第二天一早,屈正阳把写好的报告交给王建军,没想到教练看了没一会儿,就当众表扬了他:“屈正阳的报告写得很细,尤其是对摆短节奏的分析,抓住了核心。大家可以借鉴一下他的观察方法,从录像里找答案。”
队员们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他,有惊讶,有赞许,还有几分不服气。屈正阳红着脸低下头,心里却很清楚,这只是开始。接下来的几天,他按照队医的要求,只进行徒手训练和录像分析,可脑子里却一首在模拟比赛场景,摆短、抢攻、还原的动作在脑海里重复了无数次。
周五的队内对抗赛,屈正阳终于重返球台,对手还是张继科。这一次,他的表现让所有人都吃了一惊——摆短贴网,抢攻果断,还原迅速,尤其是一记摆短后的反手快拨变线,打得张继科措手不及。第一局以11-9获胜,第二局11-7,第三局虽然张继科发力反扑,但屈正阳凭借稳定的心态以12-10拿下,3-0完胜。
“可以啊你,这几天没白看录像。”张继科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里没有了之前的不耐烦,多了几分认可。王教练走过来,眼里带着笑意:“看来‘纸上谈兵’也有用,不过别骄傲,这只是队内赛,全国赛的对手可比继科难对付多了。”
屈正阳点点头,握紧了球拍。手腕的疼痛感还没完全消失,可心里的底气却越来越足。他知道,近台快攻的演练才刚刚见效,接下来的一周,他还要继续打磨细节,才能在全国赛的舞台上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