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进入到四月份,刘基对军队的整顿工作完全进入正轨。
军队改组之后,大量东莱郡出身的士兵摇身一变成为各级军官,变成了整个军队里不可忽视的一股重要势力,而他们彼此之间显然也因为东莱郡出身这个重要的因素而有了抱团的趋势。
他们显然已经意识到自己之所以可以做军官,完全是因为刘基的提拔,没有刘基,他们什么都不是,他们不可能就这样成为军官。
所以他们和刘基之间的关系越发的亲密起来。
刘基基本上每天都会在军营里吃一顿饭,且基本上都是和士兵一起吃,而东莱子弟兵的概念初步形成之后,刘基就开始每隔两三天就和所有被他提拔为军官的东莱郡人一起吃饭了。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东莱子弟兵之间的聚餐中,各级军官吃的都是一样的伙食,谁也不搞特殊。
连带着张英和史强在内的一票原本就是军官的东莱郡人也吃一样的伙食。
吃着,喝着,说着,笑着。
东莱子弟兵之间的集体感不断增强,对于刘基的归属感和向心力也在不断增强。
而其他时候,他还是和士兵一起在外头吃大锅饭,做一个爱兵如子的中央空调式的统帅。
他与士兵们拉家常,谈谈家人,谈谈伙食,谈谈军训,接地气的话题一个接一个。
通过与士兵们的深入交流,别的不说,人缘这一块,刘基是彻底拿捏了。
因为总是在军营里露面且到处乱窜,基本上整个军营的人都认识了刘基,知道刘基长什么模样。
而刘基也由此记住了全军所有军官的姓名表字以及他们的出身籍贯,每一个人,他都能对上号,喊出名字。
甚至连一些大头兵的名字和样貌他都记住了。
巡视军营、军训休息期间,遇到能叫出名字的非东莱出身军官和士兵,他也会打个招呼,然后看着他们那一脸欣喜、骄傲的模样,暗笑不止。
别说军中人缘没什么用,很多时候,想要办成一件事情,大义名分、实际权力和人缘关系那是缺一不可。
有了人缘关系,很多事情就有的商量,对于一些重大事项来说,有的商量,那可太重要了。
就在经营、改组军队的同时,刘基也没有忘记原先隶属于刘繇杨州牧府的那群文职官吏们。
这年头文盲率太高,一万人的军队里,识字的只有四百多个,还多是军官,刀笔吏人手严重不足,很多时候都需要刘基自己上手办理一些很基础的事情。
不难,但特别繁杂,会占据他大量的时间,为了节省时间,刘基开始计划把这群成熟的文职官吏给拉回到自己身边来。
在之前的风波中,州牧府的官吏们的表现实在是不够好。
侯远那个撞在枪口上的倒楣蛋就不说了,以滕耽和是仪为首的文职官吏们大部分都对刘基缺乏信心,且打算离开刘基前往依附孙氏或者刘表的人也不少。
到底是一群笔杆子,识文断字读书多,心眼子也多,刘基不太喜欢心眼子很多的人,但是偏偏离不开这些人,于是他还是拿出了应对措施。
首先从这帮人里面也拉出一支【东莱子弟兵】。
州牧府中东莱郡出身的官吏以滕耽为首,多达二十六人,刘基便在军中设下宴席,邀请这二十六人一起赴宴。
滕耽作为刘繇的同郡好友,本身对刘基是关心的,也曾帮着操持刘繇的后事,从私交层面来算,他甚至愿意帮着养育刘基那两个年幼的弟弟。
只是他完全不认为刘基能够继承父业把持军队,他完全不认为那些大头兵会真的听从一个十四岁少年的指挥,更不希望刘基提领这支人马走上他父亲的老路,成为孙策的敌人。
孙策太凶悍了,他父亲都打不过,他这个做儿子的又怎么能打得过呢?
滕耽对此感到不满。
仗着年轻上头的一点血气之勇就杀人、提领军队,万一遇难,害得老刘家断了香火,如何向你父亲交代?
滕耽因为这个原因,在刘基最初提领军队的十多天里都很生气。
可是后面他听说刘基在军队里搞改革,一百多个军官反对他,他反手柄这一百多个军官与他们的亲信都给做掉了,一波杀了四百多人,然后就在军队里提拔新军官、培植亲信,紧接着就开始大练兵,搞得有模有样的。
滕耽对此惊疑不定。
他无法想象一个少年人居然能干成这样的事情,若这是真的,他恐怕会感觉自己这大半辈子都活到了狗身上去。
正巧此时他接到了刘基的赴宴邀请,他想着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既然心中有疑惑,就应该去观察,去亲眼看看刘基到底做了些什么。
然后他就和其他二十五名文吏一起亲眼目睹了刘基指导士兵训练技战术的场面。
他看见刘基穿着盔甲,个头不高,却威严感满满,站在帅台上挥动令旗发号施令,士兵按照他的指令进行各种战术动作,过程虽有些波折,但总体来说还是完成的不错。
至少在滕耽这个门外汉看来,刘基挥动令旗左右摇摆时,那场中的士卒还就真的跟着他的令旗做出了不少整齐划一的动作,左转,右转,前进一步两步,后退一步两步什么的。
还真是像模象样!
他还真会练兵?
看着刘基练兵的过程,看着那支原先歪七扭八的败军的改变,滕耽不得不承认刘基或许真的是一个深藏不露的军事天才,他或许是真的看走了眼。
能让这些大头兵听他的号令进行操练,这件事情本身就非常不容易了。
就那么看了一阵子,滕耽深受触动,他的心意渐渐产生了动摇。
而后他又向身边的军官咨询之前的清洗行动。
他身边的军官正好就是那个大头兵吴亮,吴亮立刻就发挥自己的语言天赋,添油加醋的把刘基那番行动用夸张的演绎模式说了一下——
刘基巧设计谋,故意示弱,换得贼人松懈,趁他们不备,设下伏兵,待贼人中计,摔杯为号,伏兵杀出,倾刻间斩落人头七七四十九颗!
十四岁的少年郎,弹指间平定军官叛变,震慑全军,叫全军将士大呼公子天下无敌!
“公子真是天生神人,从前那些贼人在军中都是作威作福的,公子一来,全部拿下!他们连一点反抗之力都没有啊!”
吴亮一边说,一边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对刘基的崇敬之情,身边其他的军官士兵也纷纷称是,拍手叫好,对刘基那是佩服的不要不要的。
这热烈的氛围叫滕耽等人看的一愣一愣的。
滕耽这才注意到刘基在军队里已经有了一支属于他自己的势力。
他又向吴亮细细询问清洗行动之后发生了什么,而后便得知清洗之后,一大票东莱郡人成功升职为军官,包括吴亮自己在内,都是在清洗行动之后成为军官的。
而在此之前,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只是普通苦逼的大头兵,天天为了一口吃的奔波亡命,被那些坏得要命的贼人军官压榨的喘不过气来。
现在就好多了。
他们不用再为了食物奔波亡命,而是可以认真的训练技战术、提升作战水平,并且能明显的感觉到自己一天比一天强壮,整个军营的氛围也一天比一天好。
吴亮对此颇为感慨。
“公子此举,就象是给了我等卑贱之人第二条命一样,若不能尽力回报公子的恩德,我等也就枉为人了。”
吴亮的感慨得到了不少军官、士兵的共鸣,他们毫不遮掩的表示出想要立下功劳回报刘基恩情的想法,并且表现出了对刘基的高度拥护。
滕耽听后,再环顾四周,心中感悟颇深。
整个事情的脉络已经被他从与吴亮的交流之中渐渐理顺。
刘基利用张英的势力设下圈套,把军中反对自己的军官筛选了出来,引蛇出洞,然后重拳出击,把这帮人物理消灭。
之后便提拔东莱郡人和立下军功的人接替空缺的军职。
他用权势和财物进行笼络,收买人心,在很短的时间内打造出了一支感激他、拥护他、愿意听他命令的军官团体,并以此间接掌控了大部分的军队。
这个团体与刘基的相处十分亲密,还全体担任军官,在这些日子的军事训练中已经初步站稳了各自的脚跟,开始在军中扎根。
好手段!
小小年纪就知道笼络人心为自己服务,那么短的时间里就能打造自己的死忠班底,何其敏锐的嗅觉!
而现在
包括滕耽自己在内的二十六人,也是清一色的东莱郡人!
此子,大才!
正礼!正礼!
此前,你与我都看走了眼!
你的儿子,竟然有如此才能!
你在天有灵,看到了吗?
滕耽那叫一个激动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