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品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e品小说网 > 彼可取而代之 > 第89章 刘基其实很欣赏陆议(六更求首订)

第89章 刘基其实很欣赏陆议(六更求首订)

汪镇的表态并未出乎刘基的预料。

他表示他早就对残忍嗜杀的孙策政权没有好感了。

特别不久之前毗陵县还被程普的军队狠狠的作贱了一番,整个县域从上到下都对孙策政权有强烈的怨气,只是慑于兵威不敢抵抗

现在广有贤名的振武将军刘基率军来攻,还把程普干掉了,等于为整个毗陵县出了一口恶气,为他们逃回了公道,他们高兴还来不及,又怎么会反抗呢?

刘基对此很好奇。

“广有贤名?我起兵至今也就一年多,能有什么贤名?”

“将军不知道吗?您的贤名早就在郡内传开了。”

汪镇躬敬道:“早在孙氏占据吴郡之后,不行仁政,多行苛政,郡中豪杰黎庶无不怀念将军之父刘使君推行的仁政,那时,人们还只是怀念刘使君而已。

大约在三月的时候,军中忽然开始流传起了将军率领军队大破孙策、恢复丹阳郡的事迹,而那个时候,将军作为刘使君之子的事情也广为人所知。

从那时开始,其他县域不知道,但是毗陵县内已经广泛开始流传将军的名声,并且一致认为将军是为了给刘使君报仇而来,目的就是要铲除孙策,拯救江东民生于水火之中。”

刘基闻言,哑然失笑。

果然,世间所有的好坏都离不开一个对比,不管发生了什么,只要有对比,什么事情就都有了馀地。

但不管怎么说,从这座县城的选择来看,刘基确定孙氏政权的民意基础已经基本崩溃,他们已经没有了在江东继续立足的可能,这场江东争夺战,他的胜利已经接近事实。

刘基没有在毗陵县多待,休整一日之后,他就带着大军继续南下,下一个目标,是无锡县。

刘基无法了解无锡县是不是也想要主动投降,因为无锡县此时已经有驻军存在,陈武已经按照孙辅的布置领兵三千紧急赶赴无锡县驻守,要在刘基抵达吴县之前拖延住他的脚步,为孙策的主力返回支持争取时间。

其实孙辅和陈武在得知刘基出兵进攻吴郡的消息之后,想的都是紧急支持曲阿县,要与程普会合,都想尽快派兵北上,但是因为大军主力还在围攻陆氏族地,还没有取得胜利,所以行动迟缓。

好不容易挤出三千兵马让陈武带着北上,结果刚跑到无锡县,前方就传来了刘基攻克曲阿县之后率军抵达毗陵县、毗陵县不战而降的消息。

陈武大惊,而后大怒,隔空怒骂毗陵县令狼子野心,同时也没有继续北上,而是选择就地坚守无锡县,并且把消息往吴县送,让孙辅知道情况危急,他这边需要更多的援军,让孙辅再安排更多的援军来。

孙辅得知刘基占领曲阿县、毗陵县不战而降的消息之后,也是大惊失色。

他没想到程普率领五千兵马驻守曲阿县居然也不是刘基的对手,短短几天就失了城池,这仗还怎么打?

以程普这般的沙场宿将都不能坚持取胜,这刘基到底是多能打?

他心生恐惧,顿时感觉手头兵力不太够了。

本来孙策就只留给吴郡两万人马,还多是新兵、战俘,精锐很少,除却程普的五千和陈武带走的三千,还有正在阳羡县驻守的孙静所部三千兵马,他手头现在只剩下七千人。

其中大部分还要用来围攻陆氏族地,啃咬这块极其难啃的骨头。

哪里还分得出更多的军队?

于是他一方面开始安排人马加固吴县城防、做好守城准备,一方面又派人告诉陈武,要是真的守不住无锡就尽管撤退,人回来就行,咱们还有吴县,背后还有孙策,没必要在无锡死磕。

做好这些安排之后,孙辅喘了口气,想起眼下仍在坚守的陆氏族地,不由得大为愤恨。

他本来以为只要攻破陆氏族地外围的围墙就足以把陆氏族地吃干抹净,但他没想到攻破围墙之后里头还有一层防御。

那依托着各式建筑构建起来的防御圈规模更小、接敌面积更小、守军数量更多,所以攻起来更艰难。

这陆氏族地里也不知道究竟存储了多少弓弩、箭矢,从开战到现在,十多天了,愣是没用完,每天还能放箭,让孙辅折损了不少人马。

孙辅本来想利用攻城器械来对付这临时构建起来的防御圈,结果攻城器械被陆氏敢死队突袭纵火焚烧了大半,剩下的威慑力不够,想要更多,除非从孙策那边调,或者自己重新做。

都需要时间。

孙辅哪里熬得住?

于是又拿出筑造土墙的传统技能,以承载更多的弓弩手,用以压制陆氏族兵的火力,在安排更多的兵马围攻,试图用人数优势压垮陆氏。

但不知道为什么,孙辅发现军队的战斗力越来越弱,越来越没有冲劲儿,士气不断下降,难以提振。

甚至还出现了逃兵现象,随着时间推移,逃兵的情况越发严重。

他觉得自己也没有少给这些大头兵们吃喝,不曾饿了他们,怎么他们就那么打不起劲儿来呢?

这个原因其实也挺有意思的。

就是这群大头兵们跟着孙辅和陈武屠戮抢掠了太多的士族之家,占有了他们的大量财富,一个个的都变得有钱了,甚至有不少干脆富裕了,于是自然产生了厌战、怠战的想法。

他们现在最想做的事情是把这些抢来的财富带回家,落袋为安,然后买土地盖房子讨媳妇,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开始享受,而不是继续拼死拼活的干仗了。

再加之这群陆氏族兵很能打,很敢打,更有不怕死的精锐,他们完全不想在这里丢了性命,白瞎了那么多抢掠而来的珍贵财富。

所以当然就阳奉阴违、临阵摸鱼咯!

这种微妙的心理变化是孙辅没有预料到的,或者说他也没有那个心思深入了解这群泥腿子到底在想什么。

他只需要这些泥腿子卖命,却并未料到这群泥腿子给他喂得有点太饱了,现在懒洋洋的不想动。

所以战局就僵持住了。

陆氏是没有多馀的力量打突破,孙氏则是空有人数优势而大家都在消极怠工,谁也打破不了这奇怪的平衡。

孙辅知道刘基的军队就在前头,如果不能尽快消灭掉陆氏,极有可能让他们苟活到战后,他不愿意,所以拼命督促士兵勇敢作战、奋力向前。

就是效果不好。

孙辅着急的不要不要的。

陆议其实也着急的不要不要的。

两千新创建的家族武装在这段时间的作战中已经折损超过一半,剩下的精锐也折损超过三分之二,以至于他不得不把剩下各族的旁支庶出男丁和庶出青壮女子都给安排进武装之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孙辅打得艰难,他守的更加艰难,若非他巧妙利用地形优势和高度优势对孙氏大军发起阻击,斩获甚多,也根本坚持不到现在。

眼下粮食虽然不缺,军械却越发的匮乏,尤其是箭矢,每日的消耗量都很大,虽然族中工匠还能勉强建造一些来补充,但原材料快要用完,后继无力了。

所以陆议着急,真的很着急,着急的连续好几个晚上睡不好,生怕自己撑不到刘基带兵赶来就要全族复灭。

他现在最期待的就是刘基得知自己愿意满足他的要求之后可以尽快发兵来吴县救下自己。

是的,陆议愿意满足刘基提出的要求。

整个吴县十三士族的所有族产的七成,都可以交割给他,只要他愿意率领军队来拯救他们的性命,这些族产全都是身外之物,全都可以给他!

数日前,刘基占领毗陵县之后,陆远就把陆议交给他的两个精英武士派了回来。

他们趁夜穿越了损失的军事封锁区,靠着对道路的熟悉,摸进了陆氏族地的二层防御圈子里,找到了陆议。

他们转达了陆远交代给他们的话语,讲述了刘基的要求和目前刘基大军的进展。

于是陆议得知刘基率军攻破了曲阿县城与毗陵县城,打败了程普的大军,杀死了程普和他的儿子程咨,正在高歌猛进,吴郡的孙氏大军绝不是他的对手。

但是刘基有一个要求。

陆议提出的五成族产的酬劳他觉得不够,他要七成。

陆议骤然听到这个消息,有些惊讶,没想到刘基居然在这么危险的时候勒索他们,但是很快他就恢复了冷静,冷静的思考起了这个问题。

族产重要,还是命重要?

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需要质疑。

权衡利之后,陆议决定答应,于是召集了十三士族目前所有的首脑,就这件事情与他们商议。

一阵吵闹之后,陆议用“人死了族产没有意义”这个事实说服了十个士族的首脑,剩下两个士族首脑虽然万般的不愿意,却也拗不过大家的意愿。

于是这个事情就被敲定,并且火速被送出,顺利离开了吴县,在刘基率军抵达无锡县北十里处安营扎寨的时候,被送到了刘基的手上。

看着陆议亲手写的信件,看着陆远根本按耐不住的狂喜表情,刘基终于笑了出来。

“这不就很好吗?只有看得清时局的人才能活得长久,看不清时局的人早晚会被丢弃掉,陆伯言虽然年轻,但是这点魄力倒是真的不错。”

刘基其实也挺欣赏陆议的,或者说整个孙吴阵营里,陆议和他的儿子陆抗是刘基最欣赏的两个人。

这父子两代名将甭管是出于自身考虑还是真的忠君体国,硬是给孙吴政权续了一口大的,要说打,他们是真的能打。

可惜就是身上地域色彩太过浓厚,宗族意识太过强烈,从来就没有真正的超脱于孙吴政权这一亩三分地,未能将他们的才华放到更大的舞台上去施展,这实在是非常可惜。

所以当刘基得知在这场吴郡士族大灾变之中陆议没死,不仅活得好好儿的,甚至还成为了唯一能和孙氏大军过过招的首脑级人物,这让刘基很是高兴。

现在陆议更是愿意放弃七成族产换取他的救援,这份魄力就颇有名帅的风采o

既然如此,他就很想把陆议纳入麾下,让他成为自己手中的一柄利刃。

陆远终于得到了刘基的确切许诺,完成了自己的任务,长长的松了口气。

他算是不辱使命了。

而刘基也非常坦然,既然得到了好处,就要办事,不能拿了好处不办事,那会让名声变臭的。

于是他开始挥军猛攻无锡县城。

ps:差不多更了两万字了,不算少了吧?求个首订和月票,不过分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