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0章939往事馀韵
租房子搬家差不多都得腾出大半天来归置,更何况是换房子?唐植桐觉得能用一天时间就归置妥当已经是非常效率了。
唐家的大物件已经摆放到位,小物件的整理由婆媳俩完成,唐植桐挂上相框又去洗澡间忙活。
木架和热水桶已经安装好,但管路得重新走。
好在东西都是现成的,往墙上砸几个钉子固定渠道就差不多了,若是用铸铁件,恐怕得用一个上午。
这年头没有生胶带,每个螺丝口都得用防水麻丝。
防水麻丝有遇水膨胀的特性,所以眼下会用在接口防水上。
防水麻丝的缠绕相当有技巧,如果方式不对,使用起来难免漏水,一旦缠绕好了,即便水管锈透也不带漏水的。
按好管路,唐植桐又开始用水桶一点点的往热水桶里灌水,表面上没闲着,其实中间也会适当用挂作弊,毕竟省力气嘛。
他打算今晚洗个澡,搬家忙忙活活的出了不少汗,洗个澡爽利一下,顺带验证一下木桶的防水性,就是不知道小王同学配不配合
吃过午饭,唐植桐给孟庆丰写了一封信,并将钥匙封在了信封中,打算一会寄出。
“感觉这边比之前的房子要凉快一点。”忙活了大半天,小王同学有些累,此时正躺在床上休息,蒲扇有一搭没一搭的扇着风。
“这边房顶厚,太阳晒不透,老房子的房顶薄一些。这样正好,省的夏天难熬。”唐植桐坐在床边拉起了小王同学的手,温柔的建议道:“你今天受累了,出汗了吧?要不晚上洗个澡?”
“呸,别打什么坏主意。”小王同学从丈夫眼睛中读出了不一样的含义,轻推了他一把,说明了自己不能如他心愿的原因:“你不是打算让静莹、敬民今天过来吗?人多,不合适。”
“行吧,那就再等几天。”唐植桐叹口气,敬民嘴快,小姨子眼尖,上一次帮小王同学“吹”眼睛就被他俩撞破,这次若是再被他俩听到些什么,身为姐姐、姐夫的脸面可就丢尽了。
稍事休息,唐植桐卡着点出了门,先在胡同口把信件投递到邮筒里,接着去了椿树胡同。
既是将敬民和凤芝接过来,也是带小古同学认认门。
虽然小古还是小古同学,但不能拿着豆包不当干粮,自己亲自带他过来才有诚意,不能让他明儿自己过来打听。
两位好学的小学生不仅从家里带了课本,还将小球藻的“培养皿”一同带了过来。
唐植桐向小古同学介绍了自己母亲,然后下地窖拿出冷藏的桃、杏作为招待。
淮扬菜暂时做不了,但供应点水果还是可以的。
小古同学看唐家这边还有很多没有收拾,吃了两个杏,并没有多待,临走的时候,唐植桐硬塞给他两个洗好的桃子。
两边裤子的口袋里一边一个,那模样甭提多可爱了,这要是用相机拍下来,若干年后绝对是一段历史影象。
随着两小只的到来,家里终于有了动静。
两小只目送古老师走后,立马回到西厢房宣示主权:“姐夫答应过给我买书桌,这张书桌是我的!”
“我哥也答应我了!那我要这张!”凤芝当然不让,占了另一张。
“可咱姐姐来了用什么?”敬民回来后就在西厢房转了一圈,北屋的床多,明显是姐姐们和凤芝住的,自己单独住南边那间,中间这屋放的书桌用来学习。
“”敬民一句话把凤芝问的不自信了,跟姐姐争?好象不大行,那只能
“别打这张书桌的主意,我的!”敬民看凤芝盯着自己骼膊下的书桌看,立马把身子压了下去,生怕凤芝把自己拽下去,他小骼膊小腿的没凤芝力气大。
“大不了我把我那份小球藻先分给你一半!”看着凤芝气鼓鼓的模样,敬民咬咬牙,许之以利。
凤芝心心念念着小球藻,一点都没有换房子以后就要换学校的自觉。
由于没有小球藻的缘故,凤芝生怕完不成老师交代的任务,这两天已经央求敬民好几次。
可身为小组长,敬民一直认为自己应该将繁殖出来的小球藻优先满足组员,剩下的才能分给小伙伴。
“臭小子,这么大点人就会交换了?”唐植桐听见两小只吵吵,进来揉了揉他们的脑袋。
“都别争了,两张书桌,四个人都能用。你们上午在家补习一人一张。”诺言是自己许下的,唐植桐不能放任他俩生了嫌隙,只能站出来调停。
“那下午呢?”敬民第一次拥有一张名义上的书桌,不愿就这么放弃。
“下午?你们俩下午都去胡同口卖冰棍,书桌让给静莹、凤珍用。”唐植桐笑笑,明天凤珍、静莹也放假了,她俩上午去音乐学院学钢琴,下午由小古同学稍微辅导一下,时间正好能错开。
“好!”一听卖冰棍,敬民也不争了,书桌虽好,但冰棍更好吃啊!
既然自己是卖冰棍的,那自己品尝两根验验货很合理吧?
“凤芝,可以吧?”看敬民已同意,唐植桐又看向妹妹。
“嗯。哥,卖了冰棍的钱归谁?”凤芝点了点头,她没想着吃冰棍,但喜欢收钱。
“嘿,你想的还挺远。刨去买冰棍的成本,赚的钱你们一半,我一半,总不能白让我跑去批发,对吧?”凤芝的问题让唐植桐始料未及,但毕竟是个开明人士,利用这次机会让弟弟妹妹们在体验生活的同时学一下理财也不是坏事。
“行!”凤芝一听有钱拿,积极性立马就上来了。
“那就这么定了,不许吵架,不许在桌子上乱写乱画,否则没收零花钱。”唐植桐揉揉两小只的脑袋,给两人定下规矩。
眼下各行业是不允许使用童工的,但换个名义就没人管了。
自家孩子在家糊火柴盒和信封、自家孩子守自家的摊位,主打一个合情合理。
就连学校也有类似的安排。
学校的劳动课目前还在正常上,大概每个星期有两节课的时间。
每个学校都会根据自身条件进行劳动课的安排,一般来说是让学生集体大扫除。
个别学校会联系街道上的企业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比如某个班将两个星期或者一个月的劳动课集中起来,让本班学生去饭店服务顾客。
重体力活干不了,但上菜、撤桌、刷盘子洗碗还是可以的。
不仅没工钱,还要根据表现打分,可谓是相当苦逼。
不过,唐植桐依旧认为劳动课利大于弊,适当的接触社会、体验生活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是他让弟弟妹妹卖冰淇淋的初衷。
静莹、凤珍回来后,敬民、凤芝各自由自己的姐姐负责教育,血脉压制摆在这,没一个敢炸毛的,乐乐嗬嗬倒也融洽,张桂芳脸上的笑容就没下去过。
饭后,小王同学一边和四小只吃着唐植桐从地窖里拿出来的熟杏,一边给他们安排暑假任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明天会从单位借些书回来,你们晚上阅读,不能松懈。”
“好!嫂子,卖冰淇淋的时候能读吗?都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还更省电呢!”凤芝对小王同学很是亲昵,在她面前表现的特别乖巧。
“可以,只要别把书弄脏就行。”小王同学笑眯了眼,温柔的摸着小姑子的脑袋。
敬民在一旁看了有些吃味,冷哼一声扭过头去,那是自己的亲姐,却没有这么对待过自己,好气啊,真想怼她几句,可跟姐夫有言在先,不能惹姐姐生气。
想来想去,只能生闷气。
“星期天带你去钓鱼。”唐植桐看小舅子怏怏不乐,弹了他个脑瓜崩,声音沉闷,也是生瓜蛋子一个。
“真的?!”敬民一听这个,立马高兴起来。
“真的,吃完洗刷一下抓紧睡觉,明天可是卖冰淇淋的第一天,咱们要来个开门红,可不能剩一堆卖不出去。”唐植桐摸摸小舅子的脑袋,和气的很。
静莹和凤珍放学后先回了一趟椿树胡同,带来了姐弟俩的洗漱用品和换洗衣物,唐植桐这边只需要多准备两块毛巾即可。
女孩子细心一点,洗脚用盆,敬民不讲究,穿着凉鞋直接在水龙头下面冲两下,就算洗了脚。
床单被褥都是现成的,张桂芳早已给几个小的铺好,虽然西厢房简陋了些,但入住、学习已不成问题。
待几个小的睡下,唐植桐才去洗澡间给小王同学放洗澡水。
水温不够,温泉水来凑。
本来以为小的睡了能有机可乘,可依旧被小王同学推了出来。
忙了一天有些累,唐植桐没有提《粉刷匠》重新填词的事情,而是在小王同学洗完后也泡了一会儿,泡完放洗澡水的时候还特意留意了一下下水道的运行情况,就俩字:完美!
美中不足的是故宫的猫有些吵,大半夜的喵喵直叫,唐植桐觉得回头得去做一回大善人,帮他们斩断子孙管儿,解决猫生烦恼。
7月14日,吃过早饭,唐植桐带上叶志娟前阵子给的信封,领着静莹、凤珍直奔音乐学院。
静莹、凤珍的老师依旧是孙教授,师生三人不用多介绍,直接进入教程环节。
信封上写的是刘松德的名字,也就是孙教授的爱人。
唐植桐听叶志娟介绍过刘松德,以前是教育一线的老师,后来转行搞了行政,虽然岗位有变动,但理论知识很扎实,教自己还是绰绰有馀的。
刘松德之前跟唐植桐见过两次,也不算陌生人,接过信封,打开看了一眼,里面没有信,只有一遝钱。
“叶主任跟我说了有段日子了,我还以为你用不了几天就会过来,没想到这么沉得住气。”刘松德合上信封,并没有收起来,而是先跟唐植桐聊起了家常。
“最近学校、单位、家里的事情有点多,绊住了,一直没能过来。”唐植桐报之以歉笑。
“走,这钢琴弹起来有些吵,咱们去办公室吧。”刘松德跟着笑笑,拿起教案,随手将信封夹在里面,从家里拎起个暖瓶就要往外走。
“刘主任,我拿着暖瓶吧。”客随主便,唐植桐自然没有意见,起身接过暖瓶跟在刘松德后面出门下楼。
来到楼下,刘松德放慢了脚步。
现在正值暑假,校园里的人并不多,刘松德边走边跟唐植桐聊家常,主要是关心唐植桐在邮电学院的生活。
两人就这么信马由缰的走着、聊着,直到进了办公楼。
办公楼里大多数办公室都没有开门,脚步声在空旷的走廊里显得格外响亮。
刘松德掏出钥匙,打开办公室的门,率先走了进去:“进来随便坐,好几天没过来了,我先把窗户打开通通风。”
唐植桐随口答应着,默默将暖瓶放下,但没有立马入座,而是打量起办公室的环境来。
不得不说,搞艺术的就是有格调,墙上挂的都是名家墨宝。
“来,喝茶。”刘松德从橱子里拿出两个带盖的瓷杯,每个都放上一捏茶,说着就要拎起暖瓶冲泡。
“刘主任,您坐着,我来。”唐植桐离暖瓶更近,一弯腰就把暖瓶拎在了手里,抢先将茶冲泡上。
“坐,喝茶。”刘松德没有拦着,但也主动端起一杯放在了唐植桐面前。
“谢谢刘主任。”面对刘松德的礼遇,唐植桐有些疑惑,自己不过是交钱过来学习的一名临时学生,刘松德身为高等学府的主任,实在是没有必要这么对自己。
“我听叶主任介绍,你已经给央广和军乐团那边写过歌了。我听过广播,也看过《运动员进行曲》的曲谱,写的很好啊!丰富了全国人民的精神生活,是我们音乐从业者的表率。”刘松德自己先落座,接着就是对唐植桐一通夸。
“刘主任过奖了,我自知还差得远,才痛定思痛,过来虚心向您求教。”唐植桐听到刘松德夸奖后并没有飘飘然,而是提高了警剔,两人互不统属,这理由着实有些牵强。
“学无先后,达者为师。你的作品很受欢迎,在这一点上超过了我,我得向你学习。”刘松德的姿态也不高,话里话外都是对唐植桐的推崇。
“德高为师,学高为范。我只不过误打误撞有了点小成绩,还差得很远。”唐植桐听刘松德越夸越没谱,心里警铃大作。
有句话叫“预先取之,必先予之”,非亲非故,刘松德又身居高位,实在是没有必要这么跟自己套近乎。
“咱们互相学习、互相探讨,你现在对乐理理解到什么程度了?”接下来,刘松德终于不再抬高唐植桐,而是开始了解他的音乐底子,开始了有针对性的补课。
刘松德之所以这么对唐植桐,既有他写出了脍炙人口歌曲的原因,也有寒假期间帮自己出主意的因素在里面。
那主意好用,不仅刹住了学院里的歪风邪气,当事人还都没什么意见,自己的位置更是得到了巩固。
刘松德将唐植桐的反应都看在眼里,但没有着急点破这层窗户纸,毕竟人家是来学习的,一旦客套起来,这课就没法上了,他打算先把今天的课上完再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