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强赛对阵马龙的消息传开时,屈正阳正在训练馆看视频——手机里放着马龙的正手快带慢动作,他指尖划过屏幕,指着那15度的手腕倾角笑了:“这姿势,跟去年集训时教我调整的一模一样。
秦志戬教练走过来,递给他一杯热姜茶:“你俩去年磨了那么多场,他的脾气你还不清楚?别把气氛搞得太紧张,就当是又一次集训对练。”屈正阳接过茶,笔记本上的标注都带着熟人情谊——“马龙正手快带前沉肩(集训时亲测,偶尔会假动作)”“他接侧旋球拍面倾5度(上次陪练时被我指出来,还笑我眼尖)”。
“我知道,”屈正阳翻到笔记最后一页,贴着去年集训的合影,“就是想把国术的东西打出来,别让他觉得我这一年没进步。”
回到宿舍,屈正阳把秦教练给的u盘插进电脑——里面是马龙近三个月的比赛录像,可他先翻出了集训时的训练视频。画面里,马龙正跟队员说:“应对暴力进攻别硬扛,用反手快撕卸力,跟我上次教正阳的一样。”现在看马龙对张继科的比赛,果然用的是这招,只是卸力的角度更刁钻了。
“老方法没丢,就是细节更精了。”求基于“集训记忆+最新录像”生成马龙战术动态模型】。据:【马龙战术变化率92,但核心发力习惯未变(腰腹主导85);对旧识对手,假动作会结合过往指导设计】。
【建议采用“以集训习惯为锚点,动态应对”策略:保留他教你的“腰腹发力预判”,用八卦步应对假动作,需消耗100点经验值开启专项模拟】系统提示弹出。点,屈正阳立刻确认:“开启。”
虚拟赛场里,马龙的虚拟形象穿着红色训练服,球拍转得飞快——跟去年教他发球时的姿势一模一样。第一球,虚拟马龙做了“沉肩”动作,屈正阳没急着移动(想起集训时马龙说“我沉肩不一定是快带”),等球落地发现是台内短球,用八卦步上步搓回反手。
模拟训练到第40分钟,手机响起,一看是樊振东的电话,刚把手机打开就响起了樊振东的声音:“兄弟,我想起几个你可能忘的细节——去年集训马龙跟你练完说‘你连续防3拍后容易慌’,他这次肯定会抓这个;还有他体能分配,前三局留力不是藏着,是在摸你节奏,跟他当时跟咱们说的‘知己知彼才好赢’一样。
屈正阳拍了下脑袋:“还真忘了这茬!当时光顾着记技术,没把他说的我自己的漏洞当回事。”他把这些补充到系统模型里,再次模拟时,虚拟马龙连续打了3拍快带,屈正阳按提醒稳住节奏,第西拍反手快撕得分。
“对了,你膝盖旧伤怎么样了。”樊振东问道,还好,好多了。“去年集训马龙教你‘用太极松沉省劲,别总跨步’,明天就用这招,他看见肯定觉得你没白学。”屈正阳摸了摸口袋里的膏药——是妈妈寄的,贴在膝盖上暖暖的,这下心里更踏实了。
晚上十点,王建军教练打来电话:“正阳,跟马龙比赛别想‘赢没赢’,想想他去年教你的‘打球先练心’。他是个惜才的人,你把国术的特点打出来,就算输了,他也会认可你。”
屈正阳握着手机,想起集训最后一天,马龙拍着他的肩膀说“好好练,以后赛场见”,当时只觉得是鼓励,现在才明白是前辈对后辈的期待。“教练,我知道了,就把比赛当一次特别的集训对练。”
挂了电话,他打开系统,【马龙战术深析任务完成,获“旧识信心”任的战术执行安全感提升),经验值+60,当前750/1500】。
睡前,屈正阳整理出战术表,每一条都带着集训的印记:
1 发球:用马龙教过的“侧旋短球”,针对他拍面倾5度的习惯,旋转110-120转/秒;
2 防守:盯着他“腰腹发力”的核心习惯,用他教的“松沉步”移动,减少膝盖负荷;
3 进攻:他留力时多磨回合(按集训时他说的“磨到对手慌”),全力时用劈拳劲打正手大角;
4 关键分:用太极呼吸法调整,每分后深呼吸3次(集训时马龙说“心稳手才稳”)。
他摸了摸床头的球拍——这是去年集训马龙送他的,橡胶上的纹路磨得光滑,却带着熟悉的手感。窗外月光落在战术表上,屈正阳握紧拳头:明天不是跟“传奇对手”较量,是跟老熟人、老教练好好打一场,既要对得起自己的努力,也要不负他去年的指导。
【宿主:屈正阳】
【等级:11】
【技能:
【“太极刺客,三盘合一”新增“旧识适配”效果,基于对手核心习惯调整战术)】
【当前体能续航:70分钟(膏药贴敷+松沉步优化,膝盖负荷72)】
【新增状态:“旧识信心”,减少对熟人参战的压力,提升战术执行力)】
明天,赛场见,老熟人。